Watching筆記:兒子的兒子都窮怎辦



觀賞影片─行動代號:孫中山
映後座談:易智言 導演
圖片來源:行動代號孫中山粉絲頁





人生中,往往有一些小線索等著被發現,
而發現並思考這些小關連,其實蠻有樂趣的。



最近學生問我:「老師,我很喜歡《危險心靈》,你有看過電視劇或書嗎?」
外加滑過一個動態:「片還是老的好,我總是在失眠的時候找出《藍色大門》。」

我在國中的時候,讀了《危險心靈》,到了高中,看了《藍色大門》,
很幸運地,用那個當下的年紀,看了那個年紀的掙扎。


今天,天氣很冷,我應該要足不出戶、認真向上,
到這個年紀的掙扎大概就是這樣:要不要來點不一樣,
當我換好衣服,踏出大門,覺得自己不按計畫和習性,實在好青春,
然後,青春應該就是這麼不按計畫、充滿衝擊。


映後座談會,導演說:「這部片表達的是『社會階級』。」
而靈感來自他在建中當班長卻收不到班費的情形:
「建中都是國中前幾名進來的,不過300元和800元,居然無法決定,不能好好把事辦好。」


我也是在高中才意識到社會有自然而然的階級之分,
上學的時候,有氣派的轎車送著到校門口,邊跟狗玩邊下車的樂隊隊長,
也有午餐是由學校免費提供的同學,
經過觀察:啊!原來這世界上有人的生活和我這麼不一樣!
出國是家常便飯、推薦信信手拈來,而仔細想想,我連資優班怎麼考試進去這件事都不知道,頓時明白,階級讓資訊出現不對等,進而使同學產生些微分別。


導演他碰到了之前演《危險心靈》的演員,他想要放棄在高職的美工科,因為沒有電腦可以好好做作業,正版軟體和跑得動的電腦,整套就要快七萬,而在電腦教室,時間短又麻煩。


這種情形到大學變得更有意思了,畢竟生活多樣一點、自主性也高了點。
導演再回憶,政大班上有個人被當作怪胎,因為他下了課從不跟同學吃午餐,有次,他好奇問了這個怪胎,才明白,原來每次午餐一人吃個一百多的合菜,能創造一個怪胎。

我想起,大學時期,我可以和一群人去吃港式飲茶或是買一個一百八的便當當午餐,但也只能偶一為之,後來,發現錢可以省下來買書或是旅行,就無法再和同群人吃吃喝喝,這種明顯不是同一圈的感覺,就這樣出現了。


研究所,有人可以直接出國念書,而有人想也無法,就更不用說了。




(有雷)



總而言之,我仍舊運氣好,算是中產階級,還有點揮霍的可能,
但電影裡的小天或是阿左沒這麼在社會階級中十分弱勢,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窮就算了,大概兒子的兒子都窮,簡單來說,這是一群人因為家裡窮而必須偷銅像變賣的故事。


陸陸續續也教過不少學生,跟著臉書動態,多數人還是順著家庭背景成長,
有些人活得精采,同時,也有人活得令我擔憂,簡直直接上演了階級的複製。


有次回到高中代課,粉紅色的榜單,洋洋灑灑地氣勢萬鈞,
這些多數位在社會階級高的學生,會成為法官、律師、醫師等等社會中流砥柱,而他們能發現,甚至想像,其實800300中間差了500,可能會讓人想要綁架孫中山去換錢嗎?





「為什麼是孫中山被偷?」

「反正現在銅像都被討厭嘛,說不定現代學生都不知道他是誰了,至少他還是鈔票嘛,況且我們稱孫中山是國父,但卻從未讓發揚他好的精神。」

「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種社會氛圍。」



是不是現代教育下,我們終究長成了一個無法或是不夠體貼的人?

還是,就算透過教育,這仍是只能幸運跨越的強壯籓籬?





*後記

最後的最後,
我問導演:「為什麼你這麼喜歡自我介紹?」
他笑著說:「因為當認同或是喜歡,你才會自我介紹。」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