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r指考作文:在人際互動中找到自己




106年指考作文題目:在人際互動中找到自己

我試想一下要怎麼寫會比較有趣,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根據主流價值,這篇作文並不為真,字數夠多,希望分數不會太差。




(正文開始)

唐太宗曾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在人際互動中往往能明鑑出得到和失去,從中找到「自己」。


家庭是我們人際互動的最開始。記憶中蟬聲大作的季節,我和弟弟站在玩具店,手上拿著一百塊,喜孜孜地挑著玩具。回家後,爸媽一臉寵溺又無奈地看了一眼紙袋,把那個很醜的娃娃遞給我,弟弟則是一臉害怕地收下武士刀,「女孩子就是這樣,好了,你下次可以帶娃娃跟表妹玩了。」我是女生,所以要玩娃娃。


進到幼稚園後,人際互動從家往外跨出一點點,街坊鄰居的小孩們集中在一起,A、B、C、ㄅ、ㄆ、ㄇ不絕於耳,而我到了午休時間卻常常詢問老師能不能在一旁畫畫,老師都會說:「你為什麼沒辦法和其他小朋友一樣乖乖午休呢?」我是小朋友,所以要跟大家一樣午休。


對於人際互動的學習,到小學漸漸顯得重要,我拿著數學小考零分的考卷,在學校,老師說一樣的方法為什麼只有你不會;回到家,父母則說,為什麼弟弟和隔壁的小孩會而我卻不會,還記得當時戰戰兢兢地表達這些題目跟實際狀況不符合。但最後從老師和父母的眼神互動下我明白了,我要當好學生,所以應該要學會。

國中是躁動的青春期,人際互動開始複雜,當時一開學被選作風紀股長,需要管理秩序時,自然就會跳出來,某天平和的一堂課結束,朋友們拉著我到角落:「你秩序管得太認真了,同學都說你是老師的走狗。」,那時候,我的嘴似乎驚訝到都闔不上,老師負責教書,風紀股長負責管秩序這個認知被打破,不免羞赧起自己的錯誤。學期末幹部記獎時,一發現獲得兩支嘉獎,立即風也似地和導師懺悔,自己之後都沒有認真做好風紀股長,老師看了我一眼:「沒關係,有管就好,這其實也是形式化的事。」如果要成為好人,就不要管太多,儘量形式化。

高中時,學生代表發起了爭取更多社團時間的活動,結果校長卻因而幫大家都填了學術性社團,要是分到動態類社團,根本是不幸的開始,還得在家長壓力下轉到靜態型社團,而那些堅持在動態社團的同學們,被學校視作猛虎,深怕他們成績下滑。考大學前,老師和父母都說:「不應該想些有的沒的,跟學長姐一樣認真讀書不就好了,談戀愛、玩社團,以後就會後悔的。」

到了選志願的那一天,大家按照排名分數由高往低填,將人際互動下學習到的一切奉為圭臬,我考上了不錯的大學,到了大學,多數人皆透過人際互動而有所成長,少部分的人在分組報告中就會被螢光筆標記出來,大致上有兩類,一類是無法合作的,另一類是十分認真負責的。

過著朋友一起喝星巴克、一起參加營隊、一起夜唱,到一起念研究所,我在人際互動中越來越有成就感,和越多人越相似,朋友就越多,常常一篇社群網路,就能獲得很多肯定和安心。

研究所畢業後,我先開始實習,縱使我們實際上課不一定用到,但為了未來著想,實習好夥伴們一起製作教具、練習15分鐘的試教,必要的笑容滿面、假裝點名或是有人答題都不能少,我們互相打氣,這樣照著一定的好老師模式,總有一天能考上。

然而,我碰上人生的轉捩點,父母希望我能去考公務員,徵詢了親朋好友,大家意見一致地認為公務員薪水福利高於水平,乖小孩、乖女生、乖學生、乖老師,縱然不清楚實際工作內容,但我願意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努力,現在,我是社會眼中的人生勝利組,有房子、家庭,這樣的人生值得蓋上合格章。


在人際互動真的如明鏡,成就了現在的我,當跳進主流、順流而行,「自己」一點都不難找到,一群人就像是一面鏡子,我就在那一群人身上,而那一群人就是我。





此篇獻給夾縫中求生存的非主流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