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給第一次自助旅行的7個建議



剛開始正式運作部落格,翻找著以前自助旅行的點點滴滴,
數一數,也出走了20幾個國家,環台3次了,
總覺得第一篇應該蠻適合宣告自己脫離菜鳥旅行家。




1   WHY SEE THE WORLD?? 旅行的意義



沒錯,老梗。

每個人旅行的原因和目的都不盡相同,
也不用硬逼著在第一趟旅行前就想出來,
旅行久了,邊走邊思考,慢慢就會浮現,
但必須要一直想、不斷想「為什麼?要什麼?」才不會迷失。

因為參加第二屆世界公民島失利,
才開始思考起旅行的原因和目的,
坐在回程的捷運上,反覆想著自己。

終於發現我喜歡受到刺激(?)
以及好奇別人如何用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在生活,
總是耽溺於體驗一下下別人的生活空間,
因此,我熱愛閱讀、熱愛旅行。

加上,我跟台灣的羈絆不深,
爸媽都是國民政府時期來到台灣的下一代,從小也生活在都市,
台語啊、台灣習俗文化對我來說有點遙遠,所以急於找尋自己是誰,
每次出國,拿著護照、和別人介紹台灣、被指出有台灣腔、為了台灣吵架,
一次次給了我震撼:耶嘿!我是台灣人!

然後,就更喜歡台灣了。:D


 
2.     旅行也是可以循序漸進



「我不是在旅行,就是在前往旅行的路上。」


國內旅行,高中時期就常和一群人在台灣亂跑,大學時期也是各種考察少不了,
而國外旅行,因為家人的關係,從小就會定期去香港過年,
最早自己動念旅行是因為叛逆期到了想離家生活,
結果軟硬兼施地說服家人答應和朋友一起去美國打工旅行,
我覺得,第一次自助旅行最好還是和朋友一起,
有個照應和商量對象還是比較放心,
不過,真心,請抱著可能會再也不連絡的心理準備,珍惜當下。
然後,因為打工中間有假期,可以試著和朋友分開行動,
體驗一個人小旅行,我就自己坐了13小時的灰狗巴士到環球影城去玩,
再自己跟小團去迪士尼玩!

接著,我著手規劃自己一個人的旅行,
選擇的是擁有熟悉的都市和文字的日本東京!

我覺得日本真的是台灣人第一次一個人旅行的練習地點,
除了有漢字,交通也方便、治安不錯、無障礙設施充足,
另外,日本人的生活習慣是十分尊重公共觀感的,
並且,一個人進餐廳也不會不自在,
可以在這練習一個人住青年旅館、一個人散步、一個人夜晚行走,
務必要練習一個人在夜晚行走,多安全的地方都隱藏危險,
但不代表我們必須躲起來,就像路上有車禍總不能不出門,
在治安好的地方,危險機率自然就低,所以更要練習,
一個人旅行最難靜下心的時候就是夜晚行走,
我的話,是先從晚上九點要回住處,接著是練習十點要回住處,
對這個地區熟悉一點後,就是晚上十一點回住處,
或者是晚上在住處附近閒晃一下,慢慢培養自己的警戒心和適應力




3.     適當追求自我也要愛護家人



第一次自己獨自一人到東京自助旅行,
做了不少功課、找了不少朋友,順便也把寫的規畫書給了家裡一份,
之後,都一定會給家裡一份旅行規畫書,
除了住宿和預計地點,裡面還會有當地的台灣辦事處和當地的台灣朋友,
如果有需要緊急聯絡,至少是一位能和爸媽講中文的當地人,
也不是去的每個地方都有網路,這樣就算臨時找不到網路父母也不會太恐慌。

要讓家人清楚明白:抱歉這是我想要過的生活,但是我知道你們會擔心,而且我在乎。



「旅行,是學著踏出舒適圈,但不代表需要破壞舒適圈。」





4.     行前謹慎規劃,享受當下



「旅行可以訓練你的自我管理。」


我是喜歡規劃旅行的人,至少會想像一下旅行的目的,
所以旅行前我會到處逛逛找資料,
而且,我還透過旅行訓練自己開預算,
當然能行前越了解當地越好,這樣預算和實際運用才不會出入太大,
基本上我很死腦筋,目前的旅行都沒有超出過預算。


雖然我很喜歡規劃旅行,
但卻也同時是那種容易被吸引走上完全不同路的人,
可以說是重視當下的感覺,直覺想去看一看就去看一看,
對於沒去到的行程,在我的行前必去排行榜上排第幾,
要嘛就是放棄、要嘛就是找時間去,



旅行和人生一樣就是拿得起放得下!






 5.     帶出去的東西少、帶回來的東西少


說到旅行要拿得起放得下,跟大家說個肺腑之言,
如果你的旅行和我一樣很隨意,建議就不用帶超過登機箱的行李箱了,
帶出去的東西不用多,到當地逛逛買買比較好玩,
因為只有20吋的行李箱,對於紀念品就更容易拿得起放得下了,
通常我會帶回家的都是一些吃的或是小東西,
帶最多的就是遠方朋友的祝福和回憶了。




6.     努力搭訕、用力搭訕


旅行對我來說最大的魅力就是「搭訕別人」,
精確來說,是認識到有著不一樣生活信念的人,
無論是在青旅或是在路上,甚至是咖啡廳,
我心情好的時候,絕對不放過搭訕我的人或是搭訕別人的機會,
反正只是聊聊天,有時候就會認識到有趣的人,或者大開眼界,
有些生活方式,真的和台灣人大相逕庭,
我怎麼也想不到旅行走走就能遇上這樣的人,
有時候和一個有趣的人聊天,根本是活動又可遇不可求的景點。



 
7.     衡量自己


最後,最重要的感想,
旅行前、旅行中、旅行後,一定要不斷了解自己,
有些事情做了要想到後果,冷靜地問問自己可不可以接受,
人心和意外雖然難測,但是透過一次次旅行,多認識自己,
其實我的膽子超級小,也漸漸學會如何掌握界線,
舉例來說,我隻身到了荷蘭旅行,想要嘗試大麻,
因為我知道自己跟大麻不熟,這時候絕對不能照著一般行事,
就算是人很多的咖啡廳吃一塊大麻蛋糕我也不知道我會發生什麼事,
所以選擇跟當地朋友去了是親眼可以看到捲菸量的專賣店,
先選了劑量少的,再回到朋友家去嘗試,
我知道這樣的強度心臟有點怦怦但膽子可以接受最剛好。

還有搭訕也是,搭訕你的人要用自己的方式應對進退,
搭訕別人也要多多觀察,自己衡量好再行動。

自己一個人旅行會比較快面對自己,
但人永遠無法一個人離群索居,
如果想要更了解群體中的自己如何自處,就找一群旅伴一起旅行,
練習與別人相處,怎麼拿得起放得下。









旅行就像是明亮乾淨的一天,
沒有它不會影響生活,
但擁有過它,也不會多麼不一樣,
只是身心都忘不了那洗滌地蠢蠢欲動,
打完又好想出去旅行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